奋进足迹

当前位置: 首页 > 奋进足迹 > 正文

【发展巡礼】经济学院:多维打造“五大体系”,构建高质量育人格局

发布日期 : 2022-08-19 21:32:15 浏览次数 :

曲阜师大新闻中心讯 一个学科的崛起与持久兴盛的“秘诀”,在于对初心与使命的认真践行、对责任与担当的持续强化、对特色与质量的不断淬炼。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锚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一以贯之的奋斗历程,充分印证了这一发展逻辑。尤其是2017年以后,学院取得出色的办学成绩,进入事业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入选“山东省重点学科”“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一直以来,学院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抓好思想引领和意识形态工作,以作风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创新机制、协同育人,引领青年学子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共创美好曲园梦。

一、课程对接学科建设,开创“课程育人”新模式

经济学院“立足山东,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导向”、“区域特色”,推进新文科、新商科建设。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完成度、社会适应度和结果满意度。一方面,将相关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及研究成果引入课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通过科教协同,产学融合,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在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打造精品课程。目前学院继续建设好山东省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外,现有5个本科专业均纳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名单;经济学专业获批山东省本科一流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刘刚教授讲授的政治经济学获批山东本科一流课程并获批国家“金课”培育课程,梁军教授讲授的国际经济学获批山东本科一流课程;理论经济学入选曲阜师范大学高原学科(培育)。

学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建立具有可选择的、以模块化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适当增加学生未来就业领域所需的知识模块,增设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课程。

学院暑假小学期建设成效显著,自2017年以来聘请上海财大、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青年学者讲授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引智培智、教学效果显著。学院还将经济数学习题课、雅思特色课纳入拓展课,为学生学业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入推进“产学融合”,力争“服务育人”新作为

经济学院突出特色、强化优势研究方向,本着“为现实服务,为决策服务”的初心,在学科服务社会方面“面向全国,立足山东,服务驻地”,实现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良性发展模式。

建立校外协同创新育人实践基地,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平台,拓展实习实践渠道。与日照银行开展合作办学,建立的金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被认定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促进了产学融合、协同创新;此外,学院定期组织学生深入日照港、日照钢铁、五征集团、驻地会计师事务所、物流企业等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深入农村、厂矿企业、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开展调研,增加学生实践调研、见习、实习等专业素养与技能的时间与机会。同时,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验实践教学比例,尤其增加了体现经济学科应用特色的专业实验课程。

以刘刚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对诸城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性的应用,直接服务于山东省诸城市乡村振兴实践中,为诸城模式的完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以尹世久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聚焦于食品安全治理与农业绿色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撰写的政策咨询报告得到汪洋、刘家义等国家和山东省领导同志的批示,并转化为国家和山东省食品安全相关政府文件和五年规划;以姚鹏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团队,承担了自然资源部、新疆自治区发改委、日照市东港区、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等地区“十四五”规划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的研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师生在共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增进了解、播种友谊、收获成绩,师生获得感、归属感日益增强,学院的“师生发展共同体”意识逐渐增强,教学相长理念深入人心,师生共荣辱观念体现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诸方面,学院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提高。

三、智库推进科教协同,推动“科研育人”新探索

八届党代会以来,学院教师团结协作,通过老带新、新学老、团队助个人等模式,科研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学院拥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山东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食品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航空航天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等智库和学术平台,在全国政治经济学学术影响力最大的三个一级学会中拥有常务理事席位,同时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科秘书处单位。形成了政治经济学、食品安全治理、贸易金融和区域经济等特色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院每年主办或承办2-3个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学院师生进行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五年来,学院以第一单位第一责任人成功获批省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刘刚教授、尹世久教授获得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学院承担了横向科研项目13项;在CSSCI来源期刊和SSCI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12部;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8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学院和兄弟院校合作出版的系列年度报告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杜曙光教授的专著成功入选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21年,全校获得省社科一等奖四项,经济学院获得其中两项。

依托现有学科,学院还以国家级研究课题为基础,构建了“学科—课题—平台—成果”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学院研究生培养已形成稳定、成熟的分类培养模式。2017-2021年,在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CSSCI和SSCI收录的40多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国家及山东省学位论文抽检中均未出现“存在问题论文”。毕业生升学率和高层次就业率逐年提升,很多毕业生考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继续深造,很多毕业生在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国有银行、大型企业等找到了理想工作。

通过“青年导师制”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院为新入职青年教师设立科研导师和教学导师,通过“传帮带”,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努力和教学能力,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学工作成绩斐然、收获颇丰,符云玲老师、李亚男老师获得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一等奖;学院教师先后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7项。

四、“引进+培养”双管齐下,锻造“教书育人”新团队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正是经济学院的育人逻辑理路。学院教学贯彻“以本为本”要求,推进“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回归本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学院秉持“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理念,始终坚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全力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多措并举育人才。

学院重视团队建设。刘刚-杜曙光“政治经济学”团队、尹世久-高杨“食品安全与绿色发展”团队、邹宗森“世界经济学”团队、姚鹏“区域经济学”团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成绩突出;各团队定期开展读书会、论文研讨会报告会、教学研讨等活动,指导和推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快速成长。

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教师的政治信仰和职业道德。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引培协同”机制,一手抓高端人才引进,一手抓中青年教师培养,着力构建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三个层次人才智库。在人才引进上,学院坚持全球视野、高含金量,全面推进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学院一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教师们多种形式加强学术交流、学术合作,提高学术水平,营造共同发展的浓厚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教师培养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进修、培育、访问,造就了大批优秀的青年学科骨干教师。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高度重视人才生态的涵养,积极构建全程化、便捷化、个性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发挥好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抓住人才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节点,给予支持、关怀和温暖,使学院的人才工作有力度、有温度。

学院2017年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25人,学院教职工从39人增至64人,其中专任教师55名,8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多名教师具有海外访学或学习经历。此外,聘请社会兼职教授20余名,外籍教授1名;团队建设规划明晰、青年学者成长迅速,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如今,学院拥有特色鲜明、发展稳定的科学研究团队,形成了独特的育人群星像。他们中,有对学生关爱有加、严谨治学的知名学者教授,也有与学生亦师亦友、具创新活力的青年教授,为人才搭建起坚固的登高之梯。

五、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实现“三全育人”新目标

学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守牢意识形态阵地,认真推进党团组织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学习教育中,积极开展党团活动,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青马工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强经院学子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工作,努力提升学生党员和团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学院始终秉持以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主线,推行“分类-分层-分流”培养理念,以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及各类科创活动为重点,稳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与多彩文化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成绩骄人、亮点突出、特色鲜明;重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实践育人,激励学生在社会实践风浪中磨砺与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发挥学科专业特长,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学科类竞赛。辅导员团队的实践育人、姚圆鑫-王艳团队的创业育人、王兴华团队的竞赛育人,成果丰硕;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科研育人,政工管理队伍践行服务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成效明显。学校八届党代会以来,经济学院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00余项,学生在“建行杯”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银奖,实现了学校在“互联网+”赛事上国家银奖的突破;在第六届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北方赛区特等奖并晋级国赛。

学院将雅思语言培训课程直接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留学深造能力。2020年,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实施的“中外高水平大学生学生交流计划”中,学院的经济学专业和贸易经济专业获批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学对接的“2+2”学生交流项目,实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重大突破。

学生的获奖率、成才率、深造率、高层次就业率逐年提升,“立德树人”工作卓有成效,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责任心,深受深造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回望过去,学院党委主动适应新形势谋划新发展,有效融合多领域、多地域、多层次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多维打造“五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积极成效,努力做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三全育人”等工作,目标清晰、精准发力、积极作为、守正笃实,成绩斐然;教师用力的成就感、学生用功的获得感、政工用心的幸福感、师生用情的归属感显著提高。未来,学院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强的担当,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供稿审核:赵杰

编辑:孙琪  责编:刘永礼

终审:孙祥广


关闭